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 9月, 2016的文章

無線訊號偵測

圖片
無線訊號是看不到也摸不著的東西,我們也不是外星人可以靠身體接受訊號,所以我們需要靠儀器來輔助偵測。 目前有很多付費或是免費的軟體可以使用,像是wifi分析儀就是一個android可以免費下載的APP,可是需要看廣告。 目前以2.4G來說,台灣開放的頻道為  1 ~ 11 可用,日本開放到14,所以每個國家開放的頻道不同,但是發一個SSID最少需要 20 MHz,一個頻道大約為 5MHz,所以一般來說2.4G真正能用的頻道只有 1、6、11,不然就會產生干擾,但你會發現為什麼 TP-LINK_9415D0 好像比較胖呢?因為為了加快傳輸,一個頻道不夠我就綁兩個,這就是為什麼有20 MHz 40 MHZ 可以選擇。 那為什麼大部分自動選擇的無線基地台2.4G都只用20 MHZ呢,原因很簡單,因為干擾太多了,高速公路都塞車了,你開大車一次佔兩線道反而更慢吧,這是為什麼大部分都跑20 MHZ,基本上因為2.4G干擾太多,加上頻道數不夠,都不太建議使用了,這也是為什麼後來發展5G。 5G能使用的頻道數除了比較多以外,52~64、100~140、149~165,他的穿透力並沒有2.4G這麼好,但是速度比2.4G快,反過來說,你的受到的干擾是比較少的,像我這裡真正收到5G干擾只有一個,而不是像上圖2.4G收到一大堆干擾,也可以看到這三個SSID都是發80 MHZ,既然高速公路都沒人在走,為什麼我不一次佔四線道,然後可以一次運送更多的人。 大家可以看到我這兩台無線基地台的MAC一個是 6C-19-8F-C9-93-14、14-DD-A9-D0-F9-20。 為什麼上面會看出是80MHZ呢,因為 5815-5735= 80 MHz。 有兩個SSID名稱都叫做Jack_lin,但一個是2.4G一個是5G,我目前連到BSSID就是MAC為14:dd:a9:d0:f9:28,所以是5G,這台無線基地台的MAC為14:DD:A9:D0:F9:20。 有兩個SSID名稱都叫做LMS2GHz,但一個是2.4G一個是5G,這台無線基地台的MAC為6C:19:8F:C9:93:14。 所以他為了要發多組SSID,通常會在修改MAC,所以像是尾碼是 14和 16,或是上面的

區域內的IP有沒有被使用

圖片
有時候我們想要確認區域中IP有沒有被使用,這時候我們會使用PING的指令。 假設我們的目標是 192.168.1.0/24 ,我們會先找一台 192.168.1.101/24的電腦,一定要同網段和同VLAN,不然誇網段變數太多。 192.168.1.134 有回icmp-reply,所以這個IP確實有人使用,順便一提這是一台Linux主機,因為TTL為64,Winodws主機的TTL為128。 我們ping 192.168.1.103 這個IP感覺沒有回應,難道這個IP真的沒有被使用嗎?   以Windows來說,一般安裝完都會開啟內建防火牆,基於安全考量所以不回應ICMP封包。 我們知道封包要傳送都是需要mac address,所以我們查看ARP表,發現就算不回應ICMP,還是會回應ARP。 更簡單的方式就是透過區域IP掃描軟體得知。

交換器的規格分類

圖片
一般來說客戶只會跟你說我要買交換器,多少人要用,擺在哪裡,需要那些功能,有些人會有偏好指定廠牌,可是像是24port以上的交換器,價格從5000元~50000元都有,到底是差在哪裡又要怎麼看呢? 最快的方式就是去下載 Data sheet ,裡面會介紹這個交換器支援那些功能,不然就是用上圖的塞選器來選擇需求。 這裡用HP Switch來作範例,其他廠牌也類似。 HP 1420 Unmanaged (無網管): 這是一般最常見的交換器,燦坤、良興、順發3C買的到的大部分都是這種,無法進去管理,所以也無從得知設備的資訊,只能說隨插即用是他唯一的好處,可以看成Access port的延伸,不支援 Vlan或是Spanning tree,有一種俗稱交換式集線器(switch hub)就是指這種交換器。 HP 1820 Smart managed (智慧型 Layer 2 only): 這是只有Layer 2功能的交換器,沒有Console port,一開始只能用web管理,因為價格的關係,所以部分功能沒有,比方說像是Spanning tree不支援MST,也不支援Layer 3的所有功能。 HP 1920 Smart managed (智慧型 Layer 3 Lite): 這是有Layer 3 Lite功能的交換器,Console進去指令只是設定網頁連線IP,能打的指令很少被鎖起來,因為他希望你用網頁來管理,為什麼是Layer 3 Lite,因為他只支援靜態路由,DHCP也只支援Realy,不支援發DHCP,使用這種機器要特別小心,很多人看到有靜態路由功能就把他當multilayer switch來用,但是卻忽略了ARP TABLE大小,或是只能設32筆靜態路由,8個 interface vlan,根據官方的知識庫,由於CPU效能的問題,24port只能60台左右做routing,48port可以到256台,再多就會效能變差,因此如果公司有100台要做路由的話,24port這台就不適合了。 HP 5130 Fully managed (網管型 Layer 3 Lite): 這是有Layer 3 Lite功能的交換器,用Console進去可以打所有指令,支援靜態路由、DHCP發放,ARP table也支援到1024,但是像是動態路由

家用型的無線分享器安裝

圖片
安裝家用型無線分享器通常可以分成兩種類型。 無線路由器模式 無線存取點模式 在無線路由器模式中,會分成WAN和LAN,只要是從LAN到WAN的流量預設都會做NAT,因此廣播封包會被切開,所以看起來就像是個路由器。 在無線存取點模式中,無線網路就像是有線網路的延伸,所以會拿到同一段DHCP和在同一個廣播領域之中,所以看起來就像是一個交換器。 一般來說如果只是想上網,使用上沒什麼差別,但是像使用Netbios是用廣播封包搜尋或是自動搜尋同網段的印表機,可能就會發生永遠找不到的問題,更不用說如果你的存取裝置是接在無線分享器之後了。 因此如果沒有什麼特別的需求,建議都設定成無線存取點模式,可以節省很多後續除錯的問題。

修改 trunk 的 native vlan

圖片
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0/1  switchport access vlan 2  switchport mode access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0/2  switchport access vlan 2  switchport mode access 無線網路發一個 SSID Employee,然後AP01和控制器透過Vlan2溝通,由於是access port,因此 SSID Employee 也只能在 Vlan 2網段。 連上 Emlopyee 確實拿到一個 172.16.100.0/24 的網段。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0/2  switchport trunk encapsulation dot1q  switchport mode trunk 由於SSID Emlopyee 要改成帶tag Vlan3,並新增一個SSID Guest 要帶tag Vlan4,能讓多個Vlan通過只可能是trunk port,所以我們把G0/2改成trunk。 這時候AP和控制器失聯變成獨立運作模式,而且我們連上SSID之後居然拿到vlan1的網段,原來是因為trunk預設是native vlan1,所以只要收到不帶tag的封包都會往vlan1丟。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0/2  switchport trunk encapsulation dot1q   switchport trunk native vlan 2  switchport mode trunk 我們把native vlan改成vlan2 ,這樣trunk收到不帶tag的封包才會往vlan2丟。 這樣AP就連回來了,有些AP支援修改管理vlan,就是管理IP也可以帶tag出去,但我們這款AP不支援,所以只能用這種方式。 或許你會想說為什麼一定要同網段,你可能看過不同網段也可以透過Routing的方式讓AP找到控制器,但是我們的例子是不想修改原本AP的設定,或是他一定需要同網段才可以溝通。 我們修改SSID,並使它帶對應的tag出去。 連到相對應的SSID,因為帶了不同的vlan t

光纖介紹

圖片
RJ45的線就很好用了,為什麼還要搞一個光纖?主要是因為距離,RJ45有效距離為100公尺,你各樓層或不同大樓要拉線回機房通常都會超過100公尺,這是為什麼各樓層或不同大樓通常都是拉多膜光纖回機房,多膜光纖最多可以到550公尺,台灣地小人稠基本上不會太遠,可是像是中華電信進線為什麼都是拉單膜呢?因為單膜最少都10公里以上,搞不好中華電信機房距離很遠,又單膜建置成本比多膜貴,所以企業內部都是用多膜居多,但還是可以看到單膜。 基本判斷是橘色線是多膜,金黃色線是單膜,綠色線是10G光纖線,當然還是要看實際線材的規格。 光纖拉回來機房,通常會先進光纖收容箱再出來,要記住光纖是一進一出,所以兩個為一對,一頭負責打出光發訊號,一頭負責接受光收訊號。 我們要看光纖收容箱出來的頭來決定轉換的方式,常見的有以下三種。 LC to SC,SC就是方頭。 LC to ST,ST就是圓頭,插進去還要旋轉,進去需要一點技巧,不太好弄。 LC to LC,就是一般交換器對交換器常用的SPF。 之前幫客戶買的線材,LC to SC 多膜兩公尺。 最右邊就是交換器上最常用的光纖頭 LC。 一些舊的環境還是會使用光電轉換器,你可以想成就是交換器上沒有光介面,所以要用光電轉換器把光轉成電,讓你接RJ45的線,但是這種東西很容易壞,所以我們還是建議客戶如果可以的話直接把光插到交換器上。 交換器上的光介面也不一定都是LC,而且還要確認光纖收容箱出來的頭是什麼,有可能是ST to SC。

WAN的負載平衡設備

圖片
現在企業不可能只有單一線路,通常會申請多條不同家ISP做備援,這時候在最外層就會放一台WAN的負載平衡設備,我這裡拿被Fortinet收購的AscenLink目前產品線已改名為FortiWan舉例,當然還有很多家比方說Peplink。   要看型號最多支援到50個WAN,WAN可以想成就是ISP提供的一個上網線路,比較常見的上網方式就是固定IP或是PPPOE。 這裡有人會問說,設備要有50 PORT 不然怎麼接50 WAN,其實可以在上面接Switch,然後用vlan的方式做掉。 WAN的負載平衡設備最重要的就是線路偵測,我有三條WAN,怎麼知道哪條已經死掉了,會不會挖馬路挖斷了所有封包還往這裡送,所以我們會持續去ping遠端的設備成功表示可以上網,如果失敗了就判定這條WAN線路不可用。 我們也可以從成功和失敗次數來判斷線路品質是否良好。 Auto Routing就是設定哪些IP用哪個演算法走哪些線路,像是我這裡就設定經理走中華的線路,員工走遠傳的線路,訪客走台灣固網的線路,但是要注意如果線路死掉了還有Fail-Over Policy,預設就是全部都走,但是會扣掉已經判定失敗的線路再進行演算法。 標籤是ADSL就是把遠傳和台灣固網線路綁在一起,然後用Downstream Traffic演算法讓他自動判斷線路。 驗證透過Auto Routing,三台電腦因為來源IP的不同,所以從不同的WAN出去。